【修订】 主动”与“被动”的位移

我的日志

. 聪明人处处是机会
克?洛克以270万美元向麦氏兄弟买下了“麦当劳”名号、商标、牌权及烹调配方,全面经营麦当劳。
2. 每天进步一点
二次大战后,日本企业从美国请来了一位管理学博士——戴明博士,他告诉日本人一个观念:每天进步一点点!
此后,日本企业都在研究每天进步一点点,服务进步一点点,哪里还可以进步一点点?这个信念造就了松下、本田、三菱的成功,是日本快速成为经济强国,这就是后来日本人所说的“改善管理”。
后来,美国福特公司又把戴明博士请回去,戴明博士依然告诉福特公司:“每天进步一点点!”这让福特公司从倒闭的边缘,变成一年营业额超过60亿美元的巨型企业。
NBA湖人队以600万美金聘请一位篮球教练,教练告诉球员:“可不可以罚球少一点点,进攻进步一点点,防守进步一点,各个方面都进步一点点?”球员一想:“这么容易,进步一点点当然可以了!”于是湖人队成为NBA总冠军。教练说:“因为12个球员一年进步5个项目的1%,所以一个球员就进步了5%,而全队就进步了60%。”
人生也是一样,只要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每天进步一点点,那么一年就可以进步365点,持续这样做,持续改善,进一尺是一尺,每天一点点这就是我们每天的目标。
3. 要做就做最好的
成功的人能想办法做得比别人还要多,比别人还要好,永远比他的竞争对手提供最好的服务,更好的商品。只有把每一事都做得比第一名还要好,你必定会成为最顶尖的那一位。
就像GE(通用)公司的总裁杰克?韦尔奇曾经说过的:“GE旗下的每个部门,每个事业体都要在市场上成为第一名。假如不是第一名的话,我就必须让它结束,我们公司不允许成为第二名的事业。”
就连比尔盖茨也曾经说过:“假如我要学习的话,我要向杰克?韦尔奇学习!”可见韦尔奇是多么的杰出。
4. 凡事要主动出击
一个团体里的领导者,他一定是先站出来为大家做事的。
一个公司里的销售冠军,他一定是主动打电话,主动列名单,不需要别人督促,主动向顾客销售产品,主动去收款的。
一个成功者做任何事,都是主动出击。只有失败者才会被动的躲在一旁,等着别人向他打招呼;只有失败者才会等着老板来督促,然后他才心不甘、情不愿地开始工作;只有失败者才会到考试的时候,临时“抱佛脚”。
5. 永远要积极思考
一家铁路公司年轻健康的吊车工——尼克冻死在冷库中,成为自己消极思想的牺牲者。
几乎所有的内科和精神科的医师都同意这一观点——大部分的疾病是来自心理,心理上的消极思想会导致疾病。
在一项针对大学生的研究中发现:乐观的学生在考试的时候,现实的压力,如肌肉酸痛、疲倦等,比悲观的学生少,甚至乐观者不论是在心跳,还是血压,都比悲观者低。这个结论告诉我们:乐观比悲观会带来更好的结果!
积极的思考能让你更健康、更成功;积极的思考能让你的人生更快乐。相反,消极的思考对你没有一点帮助,只会让你走向毁灭的状态。
6. 不要有赌徒心理
“陈天生效应”的失败——陈天生以生产肥料著称的企业家,他曾说:“我们文人下海,应有伟大的目标,要干就干得轰轰烈烈,干得天翻地覆慨而慷!放鞭炮是孩子的事,扔手榴弹是战士的事,我们要干的,就是要放原子弹。”不禁让人联想起“大跃进”的狂想行为。
以“空手道”著称的牟其中也曾滔滔宏论和惊人狂语:“世界上没有办不到的事情,只有想不到的事情。”“我所想的和做的,远远超出了一个企业应该做的,那正是如何去在世界上建立一个金融体系,比现代银行更完美的金融体系。”轻度狂想症,对他来说已经不再是一种比喻了。
7. 出生的牛犊不怕虎?
前一段时间,大家都纷纷到传统和历史中去挖掘管理经验去了,所谓“农村包围城市”、“阵地战”、“游击战”纷纷出笼。中国“革命型”的企业家较多,其“白手闯天下”的经历富有传奇色彩,当然,“无知之勇”也成了某些“探险家”必备的一种气质。昨天“不信邪”就干了起来,成就了今天的事业,而今天同样的“不信邪”、“跟着感觉走”,当然就有被淘汰的可能。
时代的要求变了,市场经济的规则变了,即使初生的牛犊有“无知之勇”,但是“智勇双全”的老虎也不会怯。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,面对一个斗智斗勇的时代,依然有那种“无知的侥幸心理”,只能是自投罗网。
8. 按部就班办不成企业
当今的市场可以这么理解:跳跃的节奏是忙乱的。
记得IT行业的一位朋友说过这么一句话:“如果你是种地的,那么你可以按部就班地去种地;如果你是在炼钢,按部就班地炼,也不会出大问题;如果你要做市场,那么你就要不停地跳跃,以便踩上时代的鼓点。”
9. 做一个个性化的管理者
“个性化管理”不同于“个人化管理”
“个人化管理”是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完全由个人控制,离开了某个(某几个)管理者或技术人员,企业就无法正常运转,管理完全依赖于具体的人而存在。人性格的不稳定而导致管理者发展的不稳定,这是个人化管理者的通病,表现在管理中作风浮躁,注重“奇淫技巧”,甚至“涸泽而渔”。表现在管理者身上,则过分地追求短期效益,不择手段谋取利益,甚至不惜铤而走险。
“个性化管理”虽然也与某个人或群体相联系,但是它已超越具体个人和具体活动而存在,是将个人的管理特性融入制度中,使制度带有明显的个人性格特征。一个企业能在管理者死后依然保持初始阶段的个性风格,那么这个管理者才能被称为“个性化管理者”,就像松下助幸那样。
所谓性格决定命运,管理者的成败也往往取决于管理者的能力和性格。小管理者靠领导,大管理者考制度。小管理者依靠管理者的德行和个人魅力来凝聚;制度则对大管理者起到整合作用。
10. 顺利完成角色的转换
经济转型,企业提升,管理者必须不断地进行角色转换。现代企业要求管理者具有战略性眼光,具有方向性领导能力,这些不是仅仅靠勇气和胆识能够获得的。
影响管理者角色转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:
1, 管理者的思维定式,使之不能正视角色转换。许多管理者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产生了满足感,习惯于过去的领导方法,这种满足情绪使管理者对整个经济形势和企业现状做出错误的判断。
2, 管理者素质的局限性。企业管理者的实际管理能力同现代企业管理者的角色需求偏差太大,家庭与社会传统习俗观念等因素的影响,致使现实的管理带有浓厚的“家长式”、“经验型”、“非理性化”的色彩。

«上一篇:隆力奇超越团队创始人孙果告诉想做直销的人-如何选择直销   下一篇:存在即是合理----------理性看对直销»

评论(0) 点击次数(4179)
评论(共0条评论)
用户名: 密码: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,请先登录。